當長安汽車把“9.79萬起+電動尾翼+四活塞卡鉗+杜比全景聲”的組合扔進10萬級燃油車市場時,我仿佛聽見了隔壁合資品牌會議室傳來的玻璃碎裂聲——這不是定價策略,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技術暴動。作為前車企產品經理,我不得不承認:第三代UNI-V正在用工程界的“魔法攻擊”,重新書寫運動轎跑的游戲規則。
價格屠刀背后的技術霸權
“9.79萬買電動尾翼”的傳播話術看似粗暴,實則暗藏玄機。對比本田思域(12.99萬起)和領克03(13.78萬起),UNI-V用全系標配的機械半隱藏門把手+電動掀背門完成了對“運動感”的重新定義。更值得玩味的是其350mm打孔盤+四活塞卡鉗的組合——這套通常出現在30萬級性能車上的配置,長安竟將其作為2.0T車型的免費選裝包。某國際剎車大廠的朋友私下吐槽:“他們把我們的B級產品當贈品,這生意沒法做了!”

風洞實驗室的數據則暴露了更深層野心:0.27Cd風阻系數看似與Model 3(0.23Cd)尚有差距,但配合13處空氣動力學優化+主動式尾翼的工程方案,在120km/h時速下可產生相當于兩個成年人體重的下壓力。這解釋了為何周筆暢敢開著它跑山城魔幻立交——不是明星膽大,是工程師把物理法則玩成了“外掛”。

座艙里的“賽博朋克革命”
如果說新勢力教會了市場什么是“智能”,UNI-V則演示了如何把智能變成“玩具”。其SUPER RACE 3.0模式的儀式感設計堪稱教科書級產品思維:按下方向盤紅色按鈕的瞬間,尾翼升起+排氣閥門開啟+雙屏切換賽道UI+專屬BGM響起——這哪是駕駛模式切換?分明是給年輕人定制的“變形金剛變身特效”。
更顛覆行業認知的是18揚聲器杜比全景聲方案。傳統車企在音響系統上普遍奉行“喇叭越多越高端”的土豪邏輯,而長安聲學團隊與杜比實驗室的聯調方案,通過2000個調校點+虛擬環繞算法,實現了讓后座乘客能聽清《加州旅館》沙錘聲的毫米級定位。當同行還在糾結“要不要給入門車型配6喇叭”時,UNI-V已讓用戶邊開車邊玩多車樂團燈舞——這分明是把音樂節現場塞進了鋼鐵軀殼。

內燃機的“逆勢超車”
在電動化浪潮中堅持打磨燃油機,需要工程師的倔強與浪漫。新一代藍鯨2.0T的400N·m扭矩@1900rpm數據,已逼近寶馬B48高功率版(400N·m@1550rpm)。而最讓傳統派破防的是其92號汽油兼容性——對比大眾EA888必須喝95#油的嬌貴體質,長安用分層燃燒+高滾流氣道設計實現了“吃粗糧干細活”。

我曾拆解過其專屬轎跑底盤的拓撲結構:前麥弗遜+后多連桿的常規組合下,藏著DTV動態扭矩矢量控制的黑科技。過彎時內側輪制動與外側輪扭矩分配的配合精度,讓某日系競品總工在試駕后苦笑:“他們給ESP系統裝了阿爾法狗。”
安全領域的“降維打擊”
當某新勢力把車身鋼強度作為PPT重點時,UNI-V的70%高強鋼占比+1500Mpa熱成型鋼已默默構建起“方舟籠”堡壘。更值得關注的是其L2.999級輔助駕駛的實用主義哲學:沒有盲目堆砌激光雷達,而是把540°影像+遙控泊車做到極致。重慶媒體試駕時,一位新手女記者用手機把車倒進僅比車身寬8cm的極限車位——這種“讓技術消失于無形”的體驗設計,才是真正的用戶思維。

年輕人為什么愿意為它買單?
從產品經理視角看,UNI-V的成功本質是精準狙擊Z世代“情緒剛需”:
社交貨幣屬性:電動尾翼在市區自動升起時收獲的注目禮,比朋友圈點贊更讓人上癮
場景裂變能力:從“多車燈舞派對”到“移動KTV”,重新定義用車邊界
改裝文化賦能:原廠四活塞卡鉗省去后期備案麻煩,讓交警都挑不出毛病
對此,筆者朋友圈某新勢力產品總監的吐槽很精辟:“他們賣的不是車,是年輕人的‘社交加速器’。”

燃油轎跑的“文藝復興”
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40%的2025年,第三代UNI-V用月均破萬的銷量證明:內燃機賽道遠未終局。當同行在電動化轉型中陷入“配置內卷”,長安用工程創新+用戶共創殺出血路——35萬車主參與的潮改文化節,本質上是用“人海戰術”倒逼產品迭代。

試問還有誰家敢讓用戶決定門把手形態?當UNI-V把雙邊四出真排氣從選配改為標配時,某競品市場部崩潰發現:年輕人寧愿要聽得見的聲浪,也不要看不見的“環保情懷”。
或許這就是中國制造的終極浪漫:用德國人想都不敢想的成本,實現意大利人畫不出來的設計,再注入美國人玩不轉的智能——最后定價還不到BBA的購置稅。